林文傑
科學與藝術看來是對立的,前者重理智分析,後者重感情抒發;而藝術與商業亦看來是矛盾的,前者清高而無價,後者現實兼銅臭,三個看來對立矛盾的領域竟然可以在同一個人身上融合。這個人正是生達新世界生物工程行政主席林文傑。他既是科學家,又是藝術家,同樣亦是企業家,在三個領域皆有出色表現。
林文傑說:「不論醫學、科學、藝術甚至企業,所有專業最高境界都係原創力……我喜歡去創新,或者係有勇氣去失敗……其實專業只係工具,有人用藝術去表達情懷,有人用科學,有人做生意……每個專業都有一些常規瑣碎的事,但最高境界仍然係創意。」
至於如何可以發揮虛無飄渺的創意呢?林文傑的理解甚為科學及有系統,他認為由創意到實踐之間包括好多問題,首先是技術,「你有一個畫人像的意念都要識畫,先可畫出來」;其次,有經濟基礎,需要多少金錢才能將創意實踐出來,要量力而為;最後,是管理,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,同時亦要管理人。他舉例說,雕塑家羅丹試過完成一件作品,需要上百名徒弟協助,搞藝術要管理的人不多,一個企業要管理的人更多。
三個學位 科目不同
林文傑的才華早在讀書時已顯露出來。他從小喜歡畫畫,最初的志願是當藝術家,但遭家人反對,故讀大學時選了數學,他說:「揀數學,是因為讀文學要寫論文,讀物理及生物要做實驗,但讀數學只要明白便可以了。」
雖然並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,但林文傑只用了 6 年時間,便完成學士、碩士及博士三個學位。有趣的是三個學位所修讀的,都是不同科目,學士學位主修的是數學;但其後林文傑對愛恩斯坦的相對論入迷,碩士學位改為修讀理論物理,8
個月時間便取得學位;及後他看了由諾貝爾生物學獎得主 James Watson 關於基因結構的著作 Double Helix,深受感動,故博士學位便轉為修讀生物物理學,用了
18 個月時間完成有關課程。
取得博士學位時,林文傑只得 22 歲。其後他進入哈佛醫學院,跟隨 Dr. Torsten Wiesel 及 Dr. David
Hubel 兩位視覺神經生物學教授從事研究工作,兩位教授及後於 81 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。
|